
提及 “OM 币中文名称”,市场共识多将其直接音译为 “欧米币”。但这一简单命名的背后,并非普通的区块链项目代币,而是曾上演 “狂飙后闪崩 90%” 戏码的 “强庄妖币”。“欧米币” 的短暂狂欢与惨烈崩盘,彻底暴露了其 “高度控盘、概念炒作” 的本质,当前参与交易暗藏本金清零与法律追责的双重风险。
“欧米币”(OM 币)的命名并无复杂寓意,仅是项目方对代币代码 “OM” 的直接音译,与其依托的 MANTRA 项目发展路径形成鲜明反差。该项目前身为 2020 年成立的 MANTRA DAO,初期基于波卡生态专注质押与借贷等 DeFi 业务,2024 年后摇身一变宣称聚焦 “RWA(真实世界资产)” 赛道,试图借热点概念重塑价值形象。但无论赛道如何切换,“欧米币” 始终未脱离 “代币工具” 的定位 —— 既未形成 RWA 领域的核心技术壁垒,也未落地任何可验证的资产对接案例,所谓 “生态价值” 不过是为代币炒作铺路的话术。
“欧米币” 的核心风险,在于项目方近乎赤裸的控盘操作,这也是其崩盘的根本诱因。链上数据显示,MANTRA 团队实际控制着 “欧米币” 总供应量的近 90%,真实流通量极低,这种高度集中的持币结构使其价格极易被人为操控。2025 年 4 月的崩盘事件便是直接佐证:390 万枚团队关联钱包的代币存入 OKX 交易所,引发市场对抛售的恐慌,叠加未公开的场外折扣交易传闻,最终导致 “欧米币” 在一小时内从 6.33 美元暴跌至 0.5 美元以下,市值蒸发超 55 亿美元,数千投资者损失惨重。这种 “团队控盘 - 拉涨吸引资金 - 大额抛售收割” 的套路,与监管部门曝光的 “幕后操纵价格” 诈骗特征高度吻合。
崩盘后的 “欧米币” 更显颓势,所谓 “恢复计划” 沦为拖延说辞。面对市场质疑,MANTRA 团队将崩盘归咎于 “中心化交易所鲁莽强制平仓”,却回避自身 90% 控盘、多次修改空投规则等核心争议点。更讽刺的是,项目官方电报频道在崩盘期间直接锁定,彻底切断与社区的沟通,这种逃避行为与 “抽地毯” 跑路前的征兆高度相似。截至 2025 年 10 月,“欧米币” 价格虽略有回升,但仍不足崩盘前峰值的 10%,且日均交易量持续萎缩,流动性枯竭的风险进一步加剧,沦为散户博弈的 “僵尸代币”。
即便抛开控盘与崩盘风险,“欧米币” 的交易行为已触碰监管红线。我国明确将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列为非法金融活动,“欧米币” 依托币安、OKX 等境外平台开展的交易,实质是面向境内居民的非法金融活动。2025 年 4 月 “欧米币” 崩盘引发的 7155 万美元爆仓中,便有大量境内投资者身影,其参与的跨境交易资金极可能与洗钱等犯罪活动挂钩,随时面临账户冻结、刑事问询的风险。
综上,“欧米币”(OM 币)的命名虽简单,却包裹着复杂的控盘骗局与风险隐患。投资者必须摒弃 “抄底回暖” 的幻想,认清其 “强庄操纵” 的本质与非法属性,坚决远离相关交易,通过正规金融渠道守护资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