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oken 钱包还在吗?非法工具的存续真相与风险警示

 

“cotoken 钱包还在吗?”“之前的 cotoken 钱包还能用吗?” 这类关于 cotoken 钱包存续状态的问询,背后藏着对虚拟货币交易风险的模糊认知。从我国监管政策、涉虚拟货币钱包的典型案例及行业现状来看,cotoken 钱包即便仍以某种形式存续,也绝非合规的金融工具,而是涉嫌诈骗、洗钱等非法活动的载体,其 “存续” 本身就意味着风险的延续。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包括 cotoken 钱包在内的所有虚拟货币钱包,在我国均无合法存续的土壤。我国 “924 通知” 早已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属非法金融活动,而为虚拟货币提供存储、交易的钱包工具,自然成为监管打击的重点对象。从行业规律看,此类钱包要么因涉嫌非法活动被警方捣毁取缔,要么转入地下以非官方链接隐秘存续,而后者本质是诈骗分子更换 “马甲” 继续作案。正如浦东警方侦破的案件所示,犯罪团伙专门招募人员注册虚拟货币钱包账户,出售给境外诈骗分子用于洗钱走账,cotoken 钱包若仍 “存在”,极可能沦为同类犯罪工具。

即便 cotoken 钱包以 “境外平台” 或 “最新版本” 名义存续,其核心功能仍是诱导用户踏入诈骗陷阱。这类钱包的存续逻辑与诈骗套路深度绑定:第一步以 “钱包还能用”“资产可转移” 为噱头,通过社交群组诱导用户下载非官方版本;第二步要求用户充值虚拟货币或绑定银行卡 “激活账户”,实则窃取资产与个人信息;第三步以 “账户冻结”“需缴纳保证金” 为由持续索钱,或直接卷走用户存储的虚拟货币。这与此前 “365 钱包” 等工具的诈骗路径如出一辙,所谓 “存续” 不过是骗局的延续,而非正常服务的维持。

更致命的是,使用 “存续” 的 cotoken 钱包,用户将面临财产与法律的双重风险。从财产安全看,虚拟货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一旦钱包平台跑路或资产被盗,如湖北王某波投资虚拟货币后平台被冻结、资金无法追回的案例,损失需自行承担。从法律风险看,cotoken 钱包常被用于转移诈骗、赌博等赃款,使用此类钱包可能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或帮信罪。浦东警方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仅因注册虚拟货币钱包出售给诈骗分子,就被以相关罪名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可见即便是 “被动使用” 也可能触犯法律。

在此郑重提醒:纠结 “cotoken 钱包还在吗” 并无意义,其存续与否都改变不了非法属性。虚拟货币钱包的核心风险从不在于是否 “存在”,而在于其作为非法金融活动工具的本质。牢记三点:凡境内提供的虚拟货币钱包均属非法,凡要求绑定资产的钱包必藏陷阱,凡使用此类钱包均可能涉刑责。远离 cotoken 钱包及所有虚拟货币相关工具,选择合规金融渠道,才是守护财产与自由的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