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IB 销毁官网在哪?”“通过官网销毁 SHIB 能推高价格吗?” 社交平台上关于 “SHIB 销毁官网” 的问询,看似是关注代币机制,实则已踏入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陷阱。从 SHIB 的销毁机制本质、虚假官网的运作套路及 2025 年监管现状来看,所谓 “SHIB 销毁官网” 要么是收割资金的诈骗工具,要么是诱导非法交易的载体,背后藏着财产清零与法律追责的双重危机。
首先必须明确:SHIB 确有销毁机制,但根本不存在官方认可的 “销毁官网”,相关概念已被诈骗分子严重滥用。作为模因币,SHIB 通过销毁部分代币减少流通量,理论上可降低抛压,历史上曾有早期持有者销毁大量代币引发市场关注。但这种销毁多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或项目方公告操作,从未设立过专门的 “销毁官网”。2025 年市场上涌现的各类 “SHIB 销毁官网”,均为不法分子伪造,其核心目的并非协助销毁,而是借 “销毁即涨价” 的噱头诱骗用户入局,这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警示的 “借区块链概念行骗” 特征高度吻合。
“SHIB 销毁官网” 已形成标准化诈骗闭环,套路精准且极具迷惑性。第一步是概念洗脑:诈骗分子在社群散播 “大量销毁将推高 SHIB 价格” 的虚假消息,伪造 “销毁后价格暴涨预测图”,用 “早期销毁者获利百倍” 的谎言刺激贪欲;第二步是官网诱导:提供伪造的 “SHIB 官方销毁平台” 链接,页面模仿正规区块链网站样式,宣称 “上传钱包地址即可销毁代币,锁定收益”;第三步是资金收割:以 “销毁手续费”“质押保证金” 等名义要求用户充值,或诱导将 SHIB 转入指定账户 “代销毁”,待资金到账后直接失联。如 2025 年深圳警方通报的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伪造 SHIB 销毁官网,短短一周内骗取 23 名受害者共计 186 万元。
更致命的是,无论是否通过 “销毁官网” 操作,参与 SHIB 相关活动均面临法律与财产的双重风险。从法律层面看,《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禁止制作、发售数字代币,相关行为可处违法金额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追究刑事责任。2025 年上海某法院审结的案件中,张某因协助他人搭建虚拟货币销毁平台,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 1 年。从财产层面看,SHIB 筹码高度集中,少数大户可通过虚假销毁消息操纵价格,普通投资者即便真的销毁代币,也根本无法影响市场走势,反而可能因转账操作泄露钱包信息导致资产被盗。
在此郑重提醒:“SHIB 销毁官网” 是彻头彻尾的诈骗陷阱,不存在任何官方认可的销毁平台。代币销毁机制本就被模因币用作炒作工具,而虚假官网更是将其异化为收割利器。牢记三点:凡宣称 “销毁即涨价” 的言论必是骗局,凡要求充值的 “销毁官网” 必是虚假,凡参与虚拟货币活动均属违法。与其纠结所谓 “销毁官网”,不如远离所有模因币炒作,选择合规金融渠道,这才是守护财产与自由的根本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