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C-20 钱包地址在哪里?” 是用户使用以太坊生态代币时的核心疑问。作为存储、接收 ERC-20 代币的唯一标识,ERC-20 钱包地址并非独立存在,而是依附于支持以太坊网络的钱包工具,通过 MetaMask、Trust Wallet 等主流钱包即可轻松获取,同时需警惕地址泄露与钓鱼风险。
本质认知:ERC-20 地址与以太坊地址的 “同一性”。需明确的是,不存在专门的 “ERC-20 钱包地址”—— 由于 ERC-20 代币基于以太坊网络发行,其存储地址与以太坊主网地址完全一致,均为 42 位以 “0x” 开头的字符串(如 0x89205A3A3b2A69De6Dbf7f01ED13B2108B2c43e7)。简单来说,只要钱包支持以太坊网络,其生成的地址就能接收所有 ERC-20 代币,无需为不同 ERC-20 代币单独创建地址,这也是 ERC-20 标准 “统一性” 的重要体现。
主流钱包获取地址的三步法。不同钱包的操作逻辑相似,以用户常用的两类钱包为例:
- MetaMask(浏览器插件 / APP):打开钱包后,确保顶部网络切换为 “Ethereum Mainnet”(以太坊主网),首页直接显示的 “Account 1” 下方字符串即为 ERC-20 钱包地址,点击地址可复制;若需新地址,通过 “创建账户” 生成,新账户地址同样支持 ERC-20 代币接收。
- Trust Wallet(移动端 APP):进入 APP 后,在 “钱包” 页面选择 “以太坊” 钱包,点击 “接收” 按钮,弹出的字符串与二维码即为 ERC-20 地址,可通过截图或复制功能分享给转账方,需注意避免选择 “BNB Chain”“Polygon” 等其他网络,否则可能导致代币丢失。
此外,交易所钱包也可获取 ERC-20 地址,以 Binance 为例:进入 “钱包 - 现货钱包”,搜索 “ETH” 并点击 “充值”,选择 “ERC-20” 网络,系统将生成对应的充值地址,该地址仅支持 ERC-20 标准的 ETH 及其他代币充值。
获取与使用中的三大安全红线。地址操作直接关联资产安全,需坚守核心准则:
- 交叉核验地址:接收代币前,务必通过钱包官网或官方 APP 确认地址,避免从社交群、短信等非官方渠道获取地址,2024 年某用户因使用钓鱼链接中的虚假 ERC-20 地址,导致 12 万美元 USDT 被盗;
- 拒绝私下分享:地址虽可公开用于接收代币,但私钥、助记词绝不能泄露,任何要求提供私钥的 “地址验证” 均为诈骗;
- 核对网络一致性:转账时必须确保转出网络与接收地址所属网络一致(均为 ERC-20),若将 ERC-20 代币转入其他网络(如 TRC-20)地址,代币将无法找回,此类案例占虚拟货币资产损失的 35% 以上。
需特别提醒的是,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交易,ERC-20 钱包地址相关的代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2024 年虚拟货币诈骗案追赃挽损率仅 18%,参与此类活动面临资金损失风险。
综上,ERC-20 钱包地址可通过支持以太坊网络的钱包轻松获取,核心是认准官方工具、核验地址一致性。用户需聚焦技术操作的安全性,同时认清虚拟货币交易的合规风险,坚决远离相关投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