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cat 币作为 Solana 生态的热门 MEME 币,虽曾创下万倍涨幅神话,却暗藏 IP 争议、权限集中与非法交易三重风险。其看似火爆的市场表现背后,是与虚拟货币诈骗一脉相承的炒作逻辑,所谓 “造富神话” 实则是收割散户的陷阱,需警惕热度掩盖下的多重危机。
先辨本质:无价值支撑的 MEME 币,涨幅全靠市场炒作。Popcat 币依托 “猫咪” MEME 形象走红,2024 年曾从 0.00764 美元涨至 0.8067 美元,涨幅超 104 倍,但这种增长并无技术或应用支撑。作为典型的 MEME 币,其价值完全依赖社区热度与资金炒作,与以太坊等有底层技术的代币存在本质区别。更关键的是,该代币缺乏核心价值锚点 —— 既无实际落地场景,也未建立稳定的价值回收机制,价格波动完全由市场情绪主导,与此前 CAKE 币的 “生态依附型脆弱价值” 逻辑类似。
再揭隐患:IP 争议与权限集中埋下崩盘隐患。Popcat 币的核心 MEME 形象存在严重版权问题,其原型猫的主人明确表示 “反对加密货币”,且未授予项目方 IP 使用权,这与 Shark Cat 通过合法授权解决 IP 问题形成鲜明对比,随时可能因侵权纠纷引发市场恐慌。更危险的是,MEME 币普遍存在的权限集中问题在 Popcat 币上同样突出,持币地址重合度高且流动性锁定缺失,少数巨鲸可通过集中抛售操控价格,2024 年 3 月就曾因类似风险导致其市值从 3.56 亿美元骤跌至 1.2 亿美元。
炒作套路与法律风险双重叠加。借 Popcat 币炒作的骗局已显现:操盘手复刻虚拟币诈骗的 “画饼” 套路,在社群散布 “解决 IP 问题即将暴涨”“机构入局拉升” 等虚假利好,伪造盈利截图诱导散户追高;更有不法分子发行 “PoPCat 币”“Popc4t 币” 等仿冒代币,搭建虚假交易平台收割资金,与以太坊仿冒 APP 的 “碰瓷套路” 如出一辙。法律层面,我国明确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参与 Popcat 币交易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若因平台跑路或诈骗遭遇损失,也无法通过司法途径追回,2025 年李女士被虚拟币 “杀猪盘” 骗光积蓄的案例,正是此类风险的真实写照。
综上,Popcat 币的热度是 MEME 炒作的短暂狂欢,背后藏着版权危机与非法交易风险。切勿被短期涨幅迷惑,牢记虚拟货币的非法属性与 “炒作必亏” 的本质,远离任何 MEME 币投资,才是守护财产安全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