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特币今天多少钱一枚?诈骗工具的价格骗局与风险警示

 

“多特币今天多少钱一枚”—— 这个看似询问资产价格的问题,实则触碰了非法集资的核心骗局。所谓 “多特币” 并非有真实价值的数字资产,而是天津 “蓝天格锐” 案中用来收割 13 万名受害人、卷走 403 亿元的诈骗工具,其 “价格” 完全由操盘方虚构,所谓 “交易” 本质是庞氏骗局的资金流转游戏。结合该案主谋钱志敏落网细节及央行监管要求,需从价格本质、骗局逻辑、风险内核三重维度拆解真相。

价格本质:无价值支撑的虚构数字,两类骗局藏杀机。正规资产价格由市场供需与价值支撑决定,而 “多特币” 的 “价格” 具备典型诈骗特征:一是操盘方随意定价的敛财工具,钱志敏团伙曾虚构 “多特币单价持续上涨” 假象,许以 “投资 6 万 30 个月返 19 万” 的高息,实际价格既不锚定任何法定货币,也无底层资产支撑,与 “PlusToken” 传销案中自创代币的定价套路如出一辙;二是转移赃款的 “数字幌子”,钱志敏将非法集资款部分兑换成 6.1 万枚比特币,而多特币本身从未具备流通价值,所谓 “今日价格” 只是用来诱骗新投资者入局的虚假数据,案发后该币种立即沦为无人问津的废码。

核心套路:“价格炒作 - 层级收割 - 卷款跑路” 的诈骗闭环。围绕 “多特币价格” 的骗局逻辑极为成熟:第一步,虚构价值:包装 “区块链创新” 概念,伪造 “价格走势图”,在社群中散布 “多特币即将升值” 的虚假消息,如同不法机构借 “数字货币” 名义炒作的典型手法;第二步,层级敛财:设置 “投资返息”“拉新奖励” 机制,鼓励投资者发展下线,用新入资金支付旧投资者 “收益”,形成金字塔式传销网络,与 “PlusToken” 的静态、动态奖金制度本质一致;第三步,卷款跑路:在骗局崩溃前,钱志敏化名购买外国护照,将赃款转移为比特币后偷渡潜逃,留下巨额亏空让受害者承担。

法律与资产的双重绝境:问价即踩诈骗红线。从法律层面看,关注 “多特币价格” 已暗藏违法风险:其一,参与多特币交易本质是参与非法集资,违反央行 “924 通知” 中 “虚拟货币相关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 的规定,相关民事行为无效;其二,若发展下线或协助推广,可能触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或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蓝天格锐” 案中多名骨干已被依法判刑;其三,传播多特币价格信息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从资产安全角度,风险更具毁灭性:此类诈骗案资产追回率极低,13 万名受害人的 403 亿元中,仅能从钱志敏查获的比特币中争取部分赔偿,多数人血本无归。

安全底线:三招远离价格骗局。面对此类问题需坚守三重原则:一是认清本质,多特币等自创虚拟货币均为诈骗工具,不存在真实 “价格”,任何问价、交易行为都可能入局;二是拒绝高息,“投资返息”“价格升值” 是非法集资的标配话术,钱志敏的 “30 个月返 19 万” 承诺早已证明是陷阱;三是及时举报,发现传播多特币价格、诱导投资的线索,立即向警方或金融监管部门反映。

“多特币今天多少钱一枚” 的问题背后,是诈骗分子利用公众对 “数字资产” 的认知盲区设下的陷阱。其 “有价格、能升值” 的伪装,掩盖不了非法集资、卷款跑路的核心目的。对公众而言,无论多特币被包装得多么 “正规”,只要认清其无价值支撑、涉违法犯罪的本质,坚决远离,才能守护财产与法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