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比特币矿工:加密货币蛮荒时代的拓荒者

 

2010 至 2013 年,当比特币还被视作 “极客玩具” 时,中国一批早期接触互联网的技术爱好者,成了最早的比特币矿工。他们在信息匮乏的蛮荒时代,用家用电脑敲开了加密货币挖矿的大门,也成了中国加密货币历史的首批见证者。

中国最早的比特币矿工多是程序员、网吧老板或科技发烧友。2010 年,比特币挖矿软件刚出现时,国内仅有零星几人通过海外论坛知晓这一事物。上海的 “南瓜张”(张楠赓)是其中代表,他本是计算机专业学生,2011 年偶然在国外技术论坛看到比特币介绍,便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尝试挖矿。那时比特币单价不足 1 美元,挖矿更像 “技术实验”—— 他用 CPU 连续挖了一周,才挖出几枚比特币,却由此摸清了挖矿的技术逻辑,后来还研发出国内首款 ASIC 矿机 “阿瓦隆”。

早期挖矿的条件简陋得近乎原始。2012 年前,矿工们普遍用家用电脑的 CPU 或显卡挖矿,一台电脑一天能挖几枚甚至几十枚比特币,但极少有人意识到其价值。北京的早期矿工 “老墨” 曾回忆:2011 年他在网吧通宵挖矿,把十几台电脑的显卡都改成挖矿模式,挖到的比特币随手存在硬盘里,后来电脑坏了,那些比特币也跟着 “消失”,直到 2013 年比特币价格暴涨,他才追悔莫及。

这些早期矿工还面临着 “孤独的探索”。那时国内几乎无人讨论比特币,他们只能在海外论坛与外国矿工交流,甚至要自己翻译英文的挖矿教程。2012 年,深圳的矿工 “虫哥” 建了国内首个比特币挖矿 QQ 群,最初只有 7 人,群里每天讨论的都是 “如何解决挖矿软件报错”“显卡温度过高怎么办” 这类基础问题,却成了中国早期加密货币社区的雏形。

2013 年后,随着比特币价格上涨和专业矿机出现,挖矿逐渐产业化,但最早的那批矿工大多已淡出。他们中有人因丢失私钥错失财富,有人早早抛售比特币回归本职,却共同为中国加密货币行业留下了 “拓荒者” 的印记 —— 他们的探索,让比特币从代码世界的概念,真正走进了中国的技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