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币对接中国银行”—— 这一在网络上偶有流传的说法,实则是传销骗局精心编织的谎言。五行币自诞生起就被明确认定为传销性质的虚拟货币,与中国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不存在任何关联,其所谓的 “对接” 说辞,不过是骗子诱骗投资者入局的幌子。
五行币的运作模式完全符合传销的典型特征:以 “虚拟货币”“区块链技术” 为噱头,编造 “对接国有银行”“成为法定数字货币” 等虚假愿景,通过拉人头发展下线、承诺高额返利吸引参与者。组织者宣称五行币是 “国家认可的数字货币”,未来将与中国银行等机构合作实现 “通兑”,甚至能兑换房产、车辆,以此刺激人们投入资金。但事实上,中国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始终严格遵守国家金融监管政策,坚决抵制任何虚拟货币相关的非法活动,从未与五行币有过任何形式的合作,也绝不会为传销性质的代币提供对接通道。
从监管层面来看,五行币早已被多地警方列为打击对象。2017 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多次查处五行币传销案件,涉案金额高达数十亿元,核心成员纷纷落网。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也多次发布公告,明确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所谓 “五行币对接中国银行” 的说法,完全违背监管政策和金融常识,纯属无稽之谈。
此类虚假宣传的目的,本质上是利用普通民众对银行机构的信任和对数字货币的陌生感,降低人们的警惕性。骗子往往通过伪造 “合作协议”“官方公告” 等材料,在微信群、短视频平台等渠道扩散谣言,诱导投资者购买五行币并发展下线。一旦新加入的资金无法满足旧用户的 “返利” 需求,骗局便会轰然倒塌,绝大多数参与者将血本无归。
值得警惕的是,类似 “虚拟货币对接银行” 的谎言层出不穷,但其核心逻辑始终如一:借助正规金融机构的公信力包装传销骗局。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辨别此类骗局的关键在于牢记两点:一是任何虚拟货币都不具备法定货币地位,不可能与国有银行对接;二是凡是承诺 “低风险高回报”“拉人头赚佣金” 的投资项目,大概率是传销或诈骗。
总之,“五行币对接中国银行” 是彻头彻尾的虚假宣传,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风险。面对此类信息,公众应保持清醒认知,坚决远离虚拟货币传销骗局,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进行投资,维护自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