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派币(Pi)的挖矿社群中,“8 绿 9 黄 243 天” 是部分用户提及的挖矿状态描述,折射出这款号称 “手机免费挖矿” 项目的独特运营模式与潜在风险。
从派币的挖矿机制来看,“绿” 通常代表有效挖矿天数,“黄” 则可能指因未按时点击闪电按钮、邀请好友未活跃等原因导致的无效或减半挖矿天数。“243 天” 大概率是用户参与派币挖矿的总时长,其中 8 天处于全额有效状态,9 天处于受限状态。这种设计源于派币的 “社交挖矿” 逻辑 —— 用户需每日手动点击 APP 内的闪电图标确认挖矿,且邀请新用户加入可提升算力,若邀请的好友未持续活跃,自身算力便会受影响,形成 “黄绿交替” 的状态记录。
派币自 2019 年推出以来,凭借 “零成本挖矿”“未来上主网后价值可期” 的宣传,吸引了全球海量用户。但所谓 “挖矿” 本质是通过完成每日任务、邀请好友积累虚拟积分,其底层技术未采用区块链的算力竞争机制,更类似中心化的积分系统。截至 2025 年,派币仍未上线真正意义上的主网,所有 “挖矿收益” 仅存在于 APP 内的数字记录,无法在主流交易所交易,也不具备实际流通价值。
“8 绿 9 黄 243 天” 的状态背后,是派币依赖拉新扩张的商业模式争议。项目方通过设置 “邀请好友提升算力” 的规则,刺激用户自发推广,形成类似传销的层级扩散。许多用户为追求 “全绿状态”,不断邀请亲友加入,却忽视了项目的核心价值问题。有数据显示,派币用户超 3000 万,但至今未公布清晰的代币经济模型、技术白皮书更新或落地应用场景,其 “未来价值” 更像是空中楼阁。
从风险角度看,此类挖矿行为存在多重隐患。首先,派币 APP 要求用户提供手机号、身份证等信息完成实名认证,存在个人信息泄露风险;其次,部分第三方平台利用用户对 “上主网” 的期待,推出虚假的派币交易、兑换服务,骗取手续费或账号信息;更重要的是,我国明确禁止虚拟货币挖矿与交易,派币的运营模式已触及监管红线,参与其中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对于沉浸在 “8 绿 9 黄 243 天” 挖矿记录中的用户而言,需清醒认识到:派币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所有挖矿收益尚未具备任何法定货币或加密货币的属性。所谓 “未来上市暴富” 的承诺,更多是项目方维持用户活跃度的营销手段。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远离这类缺乏实际价值支撑的虚拟货币项目,守住个人信息与财产安全,才是更理性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