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挖矿为什么违法


在虚拟货币热潮兴起时,显卡挖矿曾风靡一时,但如今它已被认定为违法活动,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深层原因。

从能源消耗与环保层面来看,显卡挖矿是能源的 “吞噬巨兽”。为了维持显卡长时间满载运行,其耗电量极为惊人。据相关统计,一台普通电脑若配备多张显卡进行挖矿,功耗可能高达数千瓦,甚至更高。众多挖矿设备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会造成巨量的电力资源浪费。以浙江为例,抽样监测发现省内大量 IP 地址存在 “挖矿” 行为,若全部整治到位,每日可节约耗电量约 14.85 万度。我国正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挖矿这种高能耗行为与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对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巨大阻碍,因此从能源与环保政策角度,被明确限制与禁止。

从金融秩序角度分析,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已被界定为非法金融活动,而显卡挖矿作为获取虚拟货币的重要手段,自然也被波及。虚拟货币交易炒作活动,宛如脱缰野马,严重扰乱经济金融秩序。它缺乏有效监管,价格波动毫无规律,极易被不法分子操控。同时,虚拟货币的匿名交易特性,为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大开方便之门,成为非法转移资产的便捷工具。例如,一些犯罪分子通过挖矿获取虚拟货币,再将其兑换成法定货币,以此掩盖非法资金的来源,逃避监管部门的追踪。

在法律政策方面,国家已出台一系列规定整治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2021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 11 部门下发通知,明确将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列为淘汰类产业,并要求加强上下游全产业链监管,严禁新增项目,加快存量项目有序退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也将其列入淘汰类,属于 “落后生产工艺装备” 范畴。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也在不断强化对挖矿相关行为的规范。如昆明两级法院在审理一起比特币 “挖矿” 合同纠纷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 “绿色原则”,认定比特币 “挖矿” 合同无效,因为该行为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还对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

此外,显卡挖矿还可能引发网络安全问题。个人电脑或服务器一旦被植入 “挖矿” 程序,便如同被黑客掌控,数据泄露风险剧增,病毒感染也极易发生。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系统漏洞,将 “挖矿” 程序植入大量计算机,组建僵尸网络,不仅严重影响计算机性能,还会对网络安全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显卡挖矿因严重违背能源环保政策、扰乱金融秩序、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威胁网络安全,已被全面禁止。参与显卡挖矿,不仅面临财产损失风险,还将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广大民众应认清其违法本质,远离显卡挖矿活动,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社会经济与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