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以太坊合法吗?在中国,答案是否定的

以太坊,作为全球第二大区块链平台,其加密货币以太币在虚拟货币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中国,挖掘以太坊并不合法。​

2021 年 9 月,央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明确比特币、以太币等虚拟货币不具法定货币地位,不得在市场流通。虚拟货币兑换、交易撮合等相关业务,均属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取缔 。同年 9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关于整治虚拟货币 “挖矿” 活动的通知》,将虚拟货币 “挖矿” 列为淘汰类产业,严禁新增项目 。挖以太坊作为虚拟货币 “挖矿” 行为,位列其中。​

从能源消耗层面看,以太坊挖矿需专业矿机,通过大量计算争夺记账权以获取以太币奖励。这种高耗能操作,对电力需求巨大。以早期以太坊采用的工作量证明(PoW)共识机制为例,其挖矿过程与比特币类似,需消耗海量能源,与我国绿色发展理念相悖,不利于节能减排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随着以太坊向权益证明(PoS)机制转变,虽理论上能源消耗大幅降低,但在中国的政策框架下,虚拟货币挖矿整体仍被禁止。​

从金融安全角度出发,虚拟货币市场缺乏有效监管,价格波动剧烈,易被操纵。挖矿行为作为虚拟货币生产源头,间接推动虚拟货币交易炒作。其衍生出赌博、非法集资、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危害金融秩序与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以太坊价格常因市场情绪、项目方决策、宏观经济等因素大幅波动,投资者在高风险的挖矿与交易中,极易遭受财产损失。​

在司法实践中,涉及以太坊挖矿纠纷案件,法院多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判定合同无效。如某投资者购买以太坊矿机,与卖家签订合同,后因机器质量等问题产生纠纷。法院审理认为,双方交易违反国家禁止虚拟货币挖矿的规定,合同违背公序良俗,判定无效,投资者诉求未获支持 。​

对于普通民众,参与以太坊挖矿不仅面临法律风险,投资回报也难以保障。若想投资,应选择银行储蓄、债券、基金等合法合规、受监管的金融产品。远离虚拟货币挖矿,是维护自身财产安全、遵守法律法规的明智之举。